加入我们,成为看见“人”的写作者 | 三明治
文|李梓新
有很多朋友在问,除了孵化大众写作者之外,三明治团队自己对什么写作题材感兴趣?
好问题。
在我看来,谈题材之前,其实要先谈谈内容行业的文体问题。
20年来,“新闻”这个名词下面涵盖的内容,基本上被分为了社会、商业财经、生活方式等等大块,太多的内容创作在这些框架里打转。社会想要展现民生,刑事案件通常是传播爆点。财经有封闭而稳定的关注客流。商业近年来越做越软,但也还总想去把握消费潮流背后的机制秘密或者趋势。生活方式随着一批生活内容纸刊的全面倒掉,基本无缝链接跳跃到了新媒体平台上,从美食、设计到时尚等等全面拥抱消费。
即使是“特稿”这样的文体,基本也是在社会、商业等领域里面深化,它并没有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它被社会新闻、商业人物(包括公众明星等)的框架框住,尽管在文体上借鉴了文学很多特点,但是中国特稿的精神内核大多不够独立,还是依托于新闻单位的一种职务生产,自然难免带上过于“新闻”的烙印。
“新闻”这种文体正在远离今天的传播语境,除了在即时突发消息的需求之外,它并不是一种多么让人有兴趣的文字。它甚至限制了中文传播型文字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新媒体“垃圾”,却又要忍受十几二十年前旧式审美留下来的文字风格和内容框架——甚至一些特稿写作的文字感固然不错,但是太“套路”了,你太明白作者所受到的训练想让他在这里把材料组织起来形成冲突,他的用词和写法看起来就像是和那些优秀作品一个模子出来的。
站在新的十年,我们需要思考文本在今天的社会传播环境还可以怎么玩法。文本如何发挥其优势,表达内心,表达某些暧昧不明只可意会的状态?文本如何取得本体性的自由,使其成为反映写作者内心的标志式表达?除了大众写作者,内容从业者如何跳脱媒体带来的工业化束缚和要求,到达自我表达和职业写作的统一?
这是三明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于一个今天有志于从事内容生产的新人,传媒江湖已远,再去临摹他们的吉光片羽也显得过时。而对于已经从业数年的职业作者,可能已感觉重复和无聊的开始。我们需要一种真正丰富的,与世界内在脉搏相呼应的核心来为写作提供资源以及文本风格变化的起点——这个核心就是“人”。
很多人会觉得,人物写作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门类。但是细想之下,它还是被媒体工业塑造出来的一个分支——写名人,是看重其新闻价值和流量;写素人,通常带着居高临下的普世“关怀”。这两种关系都是别扭的,都是被塑造的“客体”,都是媒体agenda需要而选择的对象。
有没有一种真正反映人的,不带有预设立场和“报道目的”的写作?它不是当下的“人物报道”——它不一定只把大量文字聚焦在人物故事本身,在一个地方,在一个小趋势,在一个场景,都可以反映人,都可以把人放在暗藏的核心位置去写作,尽管表面看起来,那只是一个在地报道,或者趋势报道。
写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需要是全然平等的。我们最近的两个内容栏目“555计划”和“若有所播”都体现了这种特性。比如《五原路卖花的男子和他错过的三次机遇》中,我们并不带着怜悯,甚至也不试图揭示某个社会问题,只是去描述,人在生活,生命和机遇的多元际会中,最终如何来到今天?
对于行业播客主播的扫描和现象分析,我们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中立。
为什么写“人”那么重要?因为只有“人”是最幽深的,最多元的,最真实的,外延最广的,和写作的复杂性刚好高度契合。只有人才能充分反映这个时代,和未来的趋势。在写“人”的时候,文字也获得了自主的生命力——它是我们试图与这个世界互动的一种连接,它也自然能让更多能感受到“人”和生命的力量的读者心有戚戚。
这样对“人”的重视,也贯穿于我们所有的写作项目中,无论是每日书、短故事还是不同方向的写作课程。我们倡导大家将写作作为一种行动,去记录、去反思、去表达、去创造,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个体”身上,通过写作和故事,去发现和看见包括自己在内的个体,去关心人,对人的复杂性以及人与他者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感到好奇并愿意去思考和理解。
以短故事学院为例,每个月我们都会与几十位作者一起“工作”,陪伴他们写下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一段生命故事。这个过程诚然有很多写作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谈,但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被媒体定义为“普通人”、“素人”的个体,我们是否能首先把他们当作一个平等的、值得尊重的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我们是否能真正地看见他们,看见他们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想要表达,为什么他们想要表达的事情对他们如此重要,去让一个个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故事浮现出来,去看见时代在他们身上的投影。然后我们再来谈具体的写作和编辑技巧,谈如何给这些写作者建议和指引。
所以我们想招募两名,能对“人”这一核心题材感兴趣,对文本的表达创新感兴趣,愿意自己写作也愿意帮助他人的写作者,加入我们的“三明治人”报道团队。
除了参与目前的“555计划”和“若有所播”栏目,您还需要做的工作是:
1、对观察人,以及人所处的环境、议题、代际等等充满兴趣。知道如何采访,如何获得故事,如何用文字乃至其他方式表现“人”的多样和幽深。
2、愿意成为短故事学院的编辑(导师),把和大众写作者的每一次相遇,无论是当面还是文字,都当做了解人的最好入口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故事写下来的时候,比他们自己还激动。
3、和三明治一起探索,这种植根于“人”的写作,究竟是行为艺术、媒介、出版、时代历史、在地、戏剧还是更多的未定义?如果你限制了自己,你就输了。
4、为把中国人的故事最终带到全球视野而感到兴奋,并悄悄打造栈桥。
5、喜欢把有趣的,气味相投的人连接起来工作。
工作地点上海。
投递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提交您的申请意向。需要提前表示抱歉的是,由于人力有限,我们无法一一回复所有的申请者,如果资料合适,我们会在提交两周内和您联系,请您谅解。
6月每日书 6月1日开始
童话班、彩虹班、常规班、共写班
今天是最后上车机会!